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3月15日

北街上的白玉池

本文字数:2007

◆吴宇

 

老北街上有家被誉为姜堰四大池之一的白玉池浴室,这是一个坐东朝西的澡堂,不太大的门脸上书有“白玉池”三个红色楷书凸字,水泥门廊的左首,无论和风丽日还是刮风下雨,总是挂着一块尺许的木板,黝黑的两面都用朱红刻了“开汤”二字。

用红砖水泥砌的门面并不起眼,内里却是很大。到门廊里的一个窗口购票,若想要擦背还得多加一块钱,购得一枚用皮筋串着的小木牌,下池后交给擦背师傅即可。

依稀记得,进了白玉池还要拐过一道胡同才能来到脱衣服的地方。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厅,背对背摆放的木躺椅不下百张,加上靠墙的恐怕小两百是有的。躺椅上冬天铺着雪白的毛巾被,夏天则是一水的草席,大厅的顶上也装了七八个吊扇,不过多是拆下扇叶,用报纸包裹得严严实实,毕竟我们这里的人去澡堂洗澡多是冬天,夏季在家里用木桶就可以解决,故而夏季是澡堂子的淡季,四大浴池暑热夏天总要关汤个把月,美名其曰“歇伏”。

除了电扇外,比较独特的是房梁上穿挂的铅丝,上面从东到西晾满毛巾,那时的白玉池不像现在的桑拿有专门摆放毛巾的地方,多是洗浴上来由跑堂的将湿毛巾收了,他们轻轻一绞,把水挤到铅桶里,然后拎着毛巾的一角随手那么一抖,“啪”的一声就将毛巾甩上铅丝并挂妥,任由下一位澡客自行取用,抬头望去满屋毛巾飘摇,很有游船上彩旗迎风、万旌飘扬之感。孩时的我最佩服跑堂师傅随手甩毛巾的精准。

脱衣后拿着毛巾,搭上人字木拖鞋,吧嗒吧嗒地带上肥皂,撩开厚实的棉帘走进水雾弥漫的浴池,不,准确地说是浴池里的大厅,水磨的地面和水泥的墙壁都是灰色,加上水蒸气,这个大厅很暗,就算外面阳光明媚,这里整天都是亮着灯的,是那种用铁丝箍着的白炽灯,外面套着白色的壳,就像春天树上某种昆虫结的茧子,依附在顶棚上。墙边摆放着三四张石凳子,是那种椭圆形的,这可不是随便坐的,只有手腕上有搓背牌的客人才可以坐,它是搓澡师傅专门接待澡客的。

不搓背的澡客是坐在另一块的,那里用水泥墩子搭上石板,也做成了一排凳子,用湿毛巾往屁股下一垫,靠在微凉的水泥墙上,大口喘着粗气,发散出浴池带给自己的燥热。这也是一种舒爽,没有浴池的高温,也没有室外的寒冷,这种处于交界的温度适中,确实怡人,有很多澡客还能倚在墙壁上小酣。

大厅里有一扇厚重的木门,门上用一块很重的铁块吊着,利用铁块的重力制造自动关门的效果。拉开这扇门,灰白的水雾缭绕中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约有三四十平米的大池子,四周都用石材砌着,众多的澡客或者在池中浸泡,或者倚靠在池壁上躺着,或者端坐在池畔相互搓洗,偶尔遇见几个熟识的人便扎成一堆,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街巷传闻。

最里面是一个单独而狭长的用木板覆盖的池子,那里面的水是滚烫的,决不能下去,升腾的蒸汽透过木板涌出,产生了类似桑拿的效果,很多喜爱蒸烫的老澡客最喜欢躺在木板上享受蒸汽的熏洗,直烫得浑身泛红和一身汗水方才罢休,他们起身后用毛巾的一角从木板的缝隙中伸下去,沾些滚水,稍稍一挤,将这小条卡在脚丫里,那种既烫人又解痒的滋味爽得嘴角直咧咧。

洗至中途,很多澡客会爬出池子,拉开木门到大厅里歇息,抑或坐到搓背的石凳上,将腕上的搓背牌递去,就这样坐着让搓澡师傅从头到脚好好清洁一番。搓澡师傅把一块毛巾拧干后,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迅速绕上几圈后将其缠裹住整个手掌,左手轻轻把毛巾的尾端塞进腕内,然后并指如刀,由上至下,力道不轻不重地搓过浑身的每一处,手掌到处,泥灰污垢犹如小虫般忸怩着掉落,还你一身清爽。

洗完回到脱衣大厅,坐在躺椅上,任由跑堂的干身工用滚烫的毛巾擦干头上、身上的水滴,泡上一杯浓茶,惬意地躺下,或迷瞪一会;或点上一根香烟,吞云吐雾起来,再不然唤过堂子里的修脚师傅,修去脚趾上的嵌指,刮去脚底板上的老皮,捏一捏因为长期行走而疲劳不堪的脚底。

一切结束,穿戴整齐后结过茶钱,迈出白玉池,迎面微风掠过,直觉得神清气爽。白玉池的门口还有两个小摊儿是不得不提的,也是我们这些当年的孩童最喜爱的,一个是卖油端子的,一个是榨甘蔗汁的,分别摆放在白玉池大门头子两侧。油端子是一种油炸的小吃,用一种莲花状的铁皮勺子舀些面糊,放上萝卜丝,再摆上一只大虾,浸入翻滚的热油炸至金黄即可,外脆里嫩,煞是好吃。而甘蔗汁则绝对是手工压榨,将甘蔗刨皮剁成一手长的小段,码整齐了放在压凳和压板之间,利用坐在木板上的人的体重压榨,经过多次挤压,甘蔗成汁,沿着压凳上事先刻好的水槽汇流到前端用丝网覆盖的大搪瓷缸子里,用旁边水桶里清洁的玻璃杯子盛了,碧绿中带着微黄,抿上一口,冰凉和蜜甜直透到心窝里,我至今记忆犹新。

总之,那时的白玉池每日午后开汤直至深夜打烊关汤,澡客络绎不绝,春节之前或者是国庆元旦这些假日以及周末更是人头攒动,忙碌万分。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改造,更多的更为高档的浴室、桑拿出现了,白玉池这个当年赫赫有名的四大池之一的浴室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它们成了一代抑或几代姜堰人的记忆——在那条车水马龙的北大街上曾经有一座“白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