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2月03日

创新载体 创新方法 创造环境

罗塘街道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后一公里

本报通讯员 唐燕

本文字数:1278

做好党的思想文化宣传工作,首要任务是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进入新时代,基层思想文化宣讲工作必须抢占先机,掌握话语权,占领制高点,引导社会舆论。

如何在新常态下不断创新基层宣讲方式,推进基层宣讲深入开展,集聚强大正能量?这是摆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罗塘街道以“三创三化”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后一公里。

创新载体,实现基层宣讲组织建设制度化。建立镇村两级网络。在镇(街道)、村(社区)建立53支文明宣讲员队伍,实现全覆盖。村居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带头参加宣讲员队伍并组织开展宣讲活动,针对基层不同受众群体特点,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开展创业富民与脱贫攻坚等内容,统筹安排讲思想,讲政治,讲技能、讲文化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组建三色宣讲队伍。组建见习村官蓝队,宣讲村规民约;组建在职党员红队,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共化文明美家园”主题宣讲活动;组建农业能手橙队,由群众“点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接单”,在田间地头、牲畜圈舍前、鱼塘田埂边开展“行走的宣讲”,大力宣讲党的惠农富农政策。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宣讲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进一步提高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政治待遇,积极推荐具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人员作为街道人大、政协代表人选。对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的宣讲工作者,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

创新方法,推进基层思想文化宣讲多样化。宣讲人员主随客便。积极探索“实践+理论”宣讲模式,根据受众的不同,从村(社区)干部,知名人士、“五老”志愿者和各行各业代表人士中,选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懂理论懂政策的专家、品高人好的模范,由他们根据实际需要担任宣讲员,把党的好理论好政策讲出来、说出来、唱出来、演出来,提高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宣讲内容入乡随俗。推进思想文化宣讲“供给侧改革”,有的放矢开展宣讲,努力做到群众想听啥、缺少啥就讲啥。把五大发展理念延伸至乡村,把新农合、民间借贷、赡养老人、邻里友爱、助人为乐等事例应用到宣讲当中去,让基层思想文化宣讲成为基层群众爱听的“好声音”、群众夸奖的“贴心人”。

宣讲形式与时俱进。结合各村(社区)实际,推出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宣讲形式,实现“一人讲”与“大家谈”,“大讲堂”与“小讨论",“集中看”与“分散学”的结合与统一。在拉家常中,为基层群众解答思想困惑;在刷朋友圈时,宣传党的思想主张,惠民政策。

创造环境,促使基层宣讲人才队伍专业化。提供财力保障。增加财政对思想文化宣讲事业的投入,设立宣讲工作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健全津贴制度,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改善成长环境。加大对优秀思想文化宣讲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通过树立典型,扩大影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有利于出新品、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宣讲环境。健全管理模式。建立理论宣讲指导工作室,形成“学+评”管理模式,组织各级宣讲员参加机关学习、专题培训、研究讨论、实地观摩、宣讲评比等活动,切实提高基层宣讲员业务素质。定期为宣讲员免费提供宣讲资料和现场指导,着力提升基层宣讲工作人员的水平。